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似乎昨天三星依然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的老大,今天却突然感到阵阵寒意,隐现盛世危机。据三星电子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公司营收为52.35万亿韩元(510亿美元),同比下降8.9%。引起营收下降的最大原因来自三星手机业务,而这也是三星电子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营收下滑的情况。
虽然我们并不能从三个季度营收下滑判断三星已经走向衰落之路,但仅仅3年多的时间,三星从默默无闻到称霸全球再到危机隐现,这不得不让人感叹。
转自:http://renshuling.baijia.baidu.com/article/26230
转发硅谷动力上的一个链接,总结的还算到位
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12/0409/A20120409993948_2.shtml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互联网时代,站长们曾经非常风光,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长经历,包括财富。不过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站长们却没有继续抢占到制高点。其实仔细衡量一下,也好理解。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并且借此获得不错的收益。不过也许是熟悉了这种模式的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及时把握住机会,倒是一些新兴创新者抓住了机会。
本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照样还是草根阶层能率先嗅到一种新的发展机会,但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这种灵敏的嗅觉从草根站长们身上出现。包括新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也没有及时掌握住这种脉动,进而迅速跟进。我们看到无论是打车APP的出现,还是微信的火爆,都是大公司驱动带来的一种良性循环。而草根逆袭的机会和案例并不是很多,甚至几乎没有。这是令人遗憾的。那么草根站长们应该如何拥抱移动互联网?或者说,如今再转战移动互联网,草根站长们还能逆袭吗?这对站长们来说是更重要的。
5月10日,2014第九届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大会召开,主题就是共建移动创业生态圈。探索站长们的转型之路应该如何走?传统互联网时代,站长们的特点之一就是社区发展的模式比较强,人气也很旺。那么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如何发展这种模式呢?康盛总裁、微社区负责人陈亮的《传统社区如何进军移动互联网》值得我们去思考。其中微社区的特点是微社区适应移动端需求,简单、轻量化;微社区满足用户在移动端的兴趣交流需求;同时,微社区把公众帐号的交流变为WEB2.0模式。
那么站长们又该如何营造自己的微社区?很大一个特点是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能力太强悍了,既然这个平台能够堆积起足够的流量和人气,那么进入到这种平台中挖掘新生力量和技术创新带来的发展机会就变得非常重要。如今,微社区所在的微信、手Q、空间等平台拥有海量用户,加上社交关系链传播,微社区是一个天然的用户资源池。相比推广一个独立APP来说,微社区的用户获取成本非常低。况且,除了给站长开放Discuz!的技术、开放腾讯的能力之外,现在还开放了用户资源。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至于为何选择微信平台,相信大家都应该理解。微信是最大的移动用户入口,其实就这一点就足够了。再加上,微信的推送功能与社区的UGC内容天生互补。
再说说Discuz!,站长们想必都清楚在自己的发展中,借助了多少Discuz!的技术,在其1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一直在帮助站长创业,这一点很重要。简单回溯Discuz!的历史,2005年免费开源,2008年推出漫游,2010年推出云平台,2013年又推出了微社区。每一次的变化,都在引领站长们挖掘新的发展机会。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跨界的合作以及由此带来的机会也悄然来临。比如旅游网站也可以进行跨界相亲节目等等。其中的纽带就是移动端的微社区,因为用户的移动化已经大势所趋,更多的用户逐渐熟悉了移动交流方式,并且把自己的更多活动和兴趣点都放在了移动端,因此建立在移动端的任何应用都存在着机会,关键是如何挖掘内在的驱动性和关联性。借助移动工具,比如通过二维码等接入方式,再加上一定的利益驱动,会激发更多的用户热情,这也是目前移动端活动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那么为何要利用微社区这个纽带?很简单,因为这里聚集了衔接的机会和露脸的外延。目前,微社区已经打通了微信和手机QQ。在微信端,用户可以将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在手机QQ端,用户可以将内容分享到手机QQ空间与微博。这样做得好处是什么?首先是PC端的社区核心价值在于用户UGC内容,高质量的UGC内容是其独到之处,也是价值所在。而移动端的微社区的核心价值在于互动,二者的衔接,就是UGC内容+互动话题。这是根基,也是站长们可以利用的价值。
其次是工具的联动性。有人怀疑,有了微信与手机QQ,还需要在微社区上“互动”吗?微信与手机QQ是通讯工具,讲究是随时随地的沟通,其内容与话题无法沉淀;而社区是互动工具,用户之间的沟通不是即时性的,可能某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与内容在几个月后看仍旧是新鲜、有价值的。此外,移动端的价值还有什么?移动端的价值在于晒。各种爆照的幕后就是潜在的衔接机会。有时候,“发照片”的行为要比“发帖”更简单了。因为有图有真相。在一些行业这是超越UGC内容本身的。当然二者的衔接带来的延伸机会是非常关键的。
最后,移动端的快速发展,对于站长们来说,就是跟进,跟进,及时跟进。跟进的过程中如何转变固有的思路,尤其是要熟悉移动端用户的习惯、心思以及潮流的演变。这样才能激发自己推出相应的产品,并且在细分的用户群中获得成长的机会。其实很多移动游戏的发展和移动电商的发展都是如此。就是在移动端及时抓住了用户的心理和心思,此外,给用户一种参与的乐趣。为何微信朋友圈中那么多求赞,点赞的分享?因为幕后有利益驱动,但是目前已经有用烂的嫌疑,既要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还有持续的源动力,这是站长们需要挖掘的内在驱动,当然说来容易,做起来或许很难。但是有需求就会有应用,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短短两年多,未来网络在南京不断取得新进展。前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透露,随着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首批规模试验应用在宁启动,80个全新课题登录平台测试,至此,中国(南京)未来网络谷已吸纳了近100个项目,预计今年将有一批项目年销售过千万元。
未来网络试验——这是一场事关网络变革的试验。设计互联网之初,人们并没有预料到人类对网络资源的需求如此之大,导致当前互联网出现了网络堵塞、信息安全、能耗过大等种种可持续发展问题,“小马拉大车”现象严重。未来网络,就是要通过研究新的技术、新的架构,研发网速更快、更便宜的新一代网络。
中国研发的新一代网络就藏身于江宁开发区的未来网络谷,一块两层楼高的巨型电子屏幕,是未来网络的“大脑”——总控中心。屏幕上,网络流量、感知测探等各种数据每隔几秒就变化一次。“这里实时监控着全国各地的试验。去年8月,我们网络节点仅铺设到4个城市,今年已扩大到20多个,并通过联邦SFA机制与美国、欧盟等正在研发的下一代网络平台互联。上周六,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大学等的80个全新未来网络前瞻性项目,通过这20多个城市的节点接入未来网络实战测试。” 江苏未来网络研究院副院长谢高岗说。
他介绍,从近期而言,未来网络将为学术、工业界的创新者提供一个大型的实验室,类似于给画家提供纸笔,给田径运动员提供场地。比如中科院设计了一种软件,要帮网络防止病毒感染、黑客攻击,就可直接传输数据包到平台上做实验,更快地产生符合实际的技术产品。从长远看,他们期望这个平台演进成为中国未来基础网络的雏形。
为什么不在现有网络上试验?刘韵洁院士回答:“目前我们进行的很多试验,在现行网络下是做不了的,因为网络结构不够灵活。但这里的研发是兼容现行网络和未来网络的,研究成功了,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网络的一些问题,还可以推动未来网络发展。”
记者了解到,未来网络平台支持量子通信、空间网络、物联网等创新试验。平台上原本已有10多个项目,加上上周六新加入的80个,总数已接近100个。目前,第一批入驻的10多个团队中,有一个即将拿到风投,估值在1亿元,还有好几个团队今年销售将超过1000万元。
未来网络谷里,这些项目很“神秘”
未来网络给生活带来最直观的改变是什么?记者了解到,一方面,网速将更快,眨眼的功夫就能下几部电影。另一方面,基于未来网络,一批前沿项目在宁谋求产业化,它们将颠覆我们的很多生活方式。
无需WIFI,开灯即可上网
无需WIFI,拧开一盏LED灯,就可以靠光线上网——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未来网络谷实实在在的项目。
项目研发人介绍,这种“可见光通信”技术并不神秘,其原理是将半导体照明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利用LED光源快速改变发光强度的特点,把信息调制到LED灯光上,就可在有灯光的地方传输信息。
斯诺登事件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网络和通信隐私及安全性的话题备受人们关注,传统无线电信号“穿墙而过”,难以确保信息传输安全。而“可见光通信”只要拉上遮光窗帘,外界就接收不到灯光里的信息,保密性胜过无线电通信,可以应用到军事和国家安全等特殊领域。
顺着视频“指纹”,一点片段即可搜索完整视频
一张照片,一段影片,都有它独特的“指纹”。只要取得这神秘的指纹信号,即可通过一张照片、或者一小段视频,在网络海量信息中,找到完整视频。
项目研发人介绍,它们在技术上模拟了人眼视觉原理,因此指纹具有唯一性,抗干扰性很强,即便画面只是一张模糊的视频截图,甚至加了水印、台标、马赛克,都能辨识出来。
视觉感知技术让罪犯无处藏身
智慧城市视觉感知中枢项目,是在城市各个角落安装数以万计的摄像头。记者看到,后台监控画面切换到地铁里,可以用彩色小方框,锁定任何一个目标,并且自动分析比对是否是犯罪嫌疑人。
项目研发人说,这听起来很玄,其难点在于如何将遍布城市的海量监控视频实时传到指挥中心。他们的摄像头很“聪明”,直接可以进行视频分析,在数据传输中又采用了超级压缩技术,海量数据存储在云端随时调阅。
在2014.2.14这个好日子,巫溪网公众微信粉丝数破2万!!一年的坚持,与2万微友一起关注巫溪,这个县城人口不到10万,全县常住人口仅40来万的重庆市偏远小县!